6月8日,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对外表示,“在行”与“分答”已完成A轮融资,估值超过1亿美金。
相信很多人会问,分答是H5吗?
分答当然是H5,只不过偏向轻应用,产品层面。
H5泛指“移动端网站”,而分答通过朋友圈以分享的形式传播,并以网站的形式承载内容,这当然是H5了。
仅仅不到一个月,分答就获得了可观的现象级流量,如果不基于H5也不会如此轻易的实现。
为什么人们愿意在分答问答,根本原因并非纯粹的知识,而是低价偷听名人隐私的快感,是名气凸显和迅速赚钱的期待。这个逻辑很简单:
对于回答问题的网红来说
我只用1分钟不需要太多心思,就能迅速用围观的数字和钞票证明我的影响力,如同暴风骤雨一般的数字飙升,即便比起我的正常收入来说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但是这个快速反馈、证明影响力的过程还是太爽了(游戏中常见的心流体验)。
对于围观的提问者和听众来说
我花1元听明星八卦,就能迅速满足窥私欲立刻爽;但是我花1元听某个知识,未必讲的人多懂、听的人也未必能听懂、听懂了也未必立刻就有用。
现 在一般的知识分享模式,一方面人们为知识付费的意愿很低、要求过于严苛,却总是顾虑重重、满怀不信任;另一方面这种模式的盈利远远不能让知识拥有者具备足 够的动力,常常是一开始担心不能达到期望,结束又觉得浪费了时间、知识被贱卖了。而1元钱1 分钟的红人八卦隐私,这个产品就太 “好卖” 了。
答题明星:通过围观数字和金钱迅速证明自己影响力的快感。
偷听用户:低成本(与提问者相比,似乎捡便宜了)满足对名人的好奇心窥私欲。
高额付费提问用户:与名人交流的机会(毕竟名人不是每问必答),可能赚大钱的潜力和预期。
如今很多人都在说“H5热”已经渐渐消退,其实恰恰相反,它在以如上的方式悄然生长,在不断的演化的过程中趋于理性逻辑。
正如互联网生意的主流逻辑正在发生着高速变化,具体可以表现为:
过去,沿用PC时代的建网站做大平台理念;现在,更多手游的手法深度植入到产品中,毕竟游戏是最赚钱的互联网产品之一。
过去,追求规模和体量;现在,追求转化率和利润。
过去,做生意更多针对纯粹的个人;现在,更多的生意瞄准了群体压力中的个人。
过去,追求快速烧钱扩张成为垄断性的大平台;现在,追求快速赚钱造血或许有一天卖给大平台。
再回到分答的问题上来聊一聊这支H5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很清楚,一支完善的H5需要具备三个层面的思考,策划创意、设计执行、推广传播。
早期的一支H5—值乎也一度刷爆了朋友圈,和分答类似,但为何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呢?
值乎在H5制作的前两个层面自然没问题,但却选择不做推广任其自由发展,后果可想而知。
而分答却在推广层面借助明星效应,前期通过邀请机制获得一批高质量KOL造势,后期则通过王思聪炒作,让自身流量爆破增长。可以说,分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清晰的套路,也让我们意识到,H5想要持久发力,三大步骤缺一不可。
H5的未来
我们在分答上看到了H5的无限可能,H5的优势开始越加凸显。好比拥堵的城市道路被逼的没有办法修起高架桥,而后却成为城市扩大规模首选工作。
那么移动端的H5应用究竟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篇内容由未来应用提供
进入未来应用官网查看更多H5案例
未来应用,H5定制开发与H5页面案例共享平台。
www.h6app.com
未来应用,让朋友圈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