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在真好 的个人博客
一个初创团队多少个人合适?
阅读:2294 添加日期:2021/3/27 23:28:39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tem/6316856891716665858/

美剧《硅谷》有这个一个剧情,互利的BOSS在办公室看下面来来往往的程序员们,发现一个规律:

一个初创团队多少个人合适?

事实还真是这样,互联网企业常常是这样的小团队。亚马逊的Bezos有个有趣的比喻:如果2个披萨不够一个团队吃的,那么这个团队就太大了。

事实上一般互联网公司的一个团队差不多就是5-8人左右(包含前后端测试交互等等,常常身兼数职)。那么这种情况是怎么出现的?



一个初创团队多少个人合适?程序员都读过的神作《人月神话》,这书中给出了很简洁的答案:因为沟通成本随着人数指数暴涨。

沟通成本 = n(n-1)/2,这是团队中,就一件事,每个人和其他人沟通一次,加起来的总沟通次数。可见沟通成本随着项目或者组织的人员增加呈指数级增长。所以,项目团队沟通成本的复杂度随着人员增加而指数级增加。

举个例子:

  • 5个人的团队,需要沟通的总次数是 5*(5–1)/2 = 10

  • 15个人的团队,需要沟通的总次数是15*(15–1)/2 = 105

  • 50个人的团队,需要沟通的总次数是50*(50–1)/2 = 1,225

  • 150个人的团队,需要沟通的总次数是150*(150–1)/2 = 11,175

很明显,一个团队在5人时候,10次沟通足以,就算一次花费5分钟,所有人时间也就是50分钟。当到达50个人时候,如果每次沟通还是5分钟,那么就会是6125分钟,总共花费102个小时。而一天也才24小时。这只是一件5分钟可以说明的事情!于是大团队最喜欢采取开大会方式推进工作——这种方式大伙都领教过,时间效率好像是提升了些,但是沟通可靠度又出问题了,往往开了多次会,事情还是没解决。

因为,人的沟通可靠度也有上限,实际上你很难和超过15个人都清晰的维持高度协作关系,这方面生物学家Dunbar在1992年提出来的生物学证据支持了这种观点。他发现灵长类的大脑容量和其对应的族群大小有一定关联,进而推断出人类的大脑能人能维系的社交关系的一些有趣数字:

  • 亲密(intimate)朋友: 5

  • 信任(trusted)朋友: 15

  • 酒肉(close)朋友: 35

  • 照面(casual)朋友: 150

    一个初创团队多少个人合适?

是的,我们的大脑智力只能支持我们在一个时间维度同时维系这么多的关系。超出大脑负荷的社交关系自动会被降级到次级社交圈,甚至降低到忽视的层级。

很多人员管理边界的理论也赞同这个数字观点,5个人是最佳团队人数,而15个人是一个直接管理的团队人数上限。超过15人的团队,大量时间会花费在内部开会、沟通、协调、统一认识上,员工整天应付堆积如山的文字报告与计划、应付来自上级、同级、下级的各种会议,疲于奔命。

人与人的沟通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人的沟通精力是有限的,过多会带来团队效率降低。一旦团队沟通效率低到一个程度,这个团队必然要拆分来提高效率。大的组织往往被拆分成一个个在外部相互有沟通边界,在内部自治的小团队系统。

所以互联网初创公司基本都是5-8人小团队,因为必须小啊,不然每天忙于天天开会沟通想法,哪有时间去做正事呢!

PS,我们丕丕基正好8个人!

Powered By Time-cost.com

ICP备案号:苏ICP备1403578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502001014号